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当农作物发生了病虫还后,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治理呢?下面以水稻为例展开描述。
    水稻病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
    首先应该要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坚持"预防秧苗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稻田病虫管理总策略,大力推广栽培控害、生物药剂控害、物理控害、生态控害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控害等技术。主推的技术有栽培与生态控害技术、总体防治技术和科学用药技术,达标用药,规范用药;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抗药性治理技术。
     总的来说具体的防治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①水稻播种至秧苗期:抓好种子处理,重点预防种传病害(恶苗病、稻瘟病、干尖线虫病等);适时防治灰飞虱、白背飞虱,预防虫传病害(病毒病);抓好秧田螟虫、蓟马等防治。
②水稻破口期: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穗瘟、稻曲病、纹枯病等病虫害。根据水稻品种特性、主要病虫种类、发生程度、发生期,因地制宜确定主治对象,合理混配药剂,治"主"兼"次",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
③水稻穗期:根据病虫发生实际,以稻飞虱为主治对象,兼治其他病虫害。
防治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施药时田间要尽量保持浅水层,无水田块,适当加大用水量,确保防治效果。
   光要农民在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阶段采取防治措施还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关部门要健全、完善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这个才是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在浙江,暴发性、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加快,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增大,对河南农业生产构成重大威胁。为增强抵抗农业生物灾害能力、降低外来有害生物和危险性检疫病虫传入的风险,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十一五”期间,在农业部和省政府的支持下,河南省投资建设了11个国家级区域站、44个省级区域站和重大病虫疫情监测点。这些测报站点的投入使用对提升河南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预警能力和防控水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配备电脑、数码相机、多媒体、病虫测报灯病虫调查统计器杀虫灯孢子捕捉器农业气象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其中病虫调查统计器主要应用于农业、林业、检疫等领域的病虫预测、预报、预警、研究等工作,在对河南省农作物的病虫害治理上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改变了过去测报手段简单、测报工具原始、数据采集零乱的状况, 加快了对数据资料的整理和病虫资料数据库的建立,完善了重大病虫发生信息和数据采集,基本形成了“高效运转,快速反应”的重大病虫监测预警网络,提高了对重大病虫预警能力和处置水平。

河南电器有限公司 | 潍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日本跨境电商erp | 江门帅字旗卫浴 | 不锈钢无缝管 | 厦门企业管理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