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举办的“大国基础——中国农村发展金秋报告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徐小青谈到,我们国家人口的总量、需求在增加,这些变化会引导我们去思考粮食安全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有三个途径:第一个是生产,第二个是储备和流通,第三个是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我们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徐小青谈到,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首先是消费需求明显增加:一是每年有几百万人口的增加,这是刚性需求;二是随着经济增长,人民收入水平在提高,对于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比如说,从1990年到2011年这20多年间,人工饲养的水产品增加了5倍以上,猪肉的产量翻一番,包括食品植物油从人均2公斤,到现在20公斤;三是现在在城镇化的过程当中,原来在农村的人口在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在大量下滑,按照现在统计,原来的2.69亿的农民农业的劳动力由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
其次,我们国家耕地具有稀缺性。中国是一个农业资源不平衡的国家,缺地又缺少水,我们耕地的面积只占国土总面积的不到13%,我们960万平方公里能够种植的耕地只占不到13%。像美国要占到28%到29%,像法国、欧洲的能源大国也占到30%,包括我们的邻国印度,它的耕地要占到40%。所以我们耕地是极其宝贵的。随着经济的增长,占用耕地的情况也非常严重。我国现在人均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0%,所以目前情况应该说是非常严峻。
另外,我们需要大量使用化肥,2012年农业部统计显示每亩化肥平均用量32公斤,这高过世界平均水平很多。这意味着我们十八亿亩耕地一年用的化肥是1800万吨,占世界全球化肥消费总量的40%。一方面它给了我们产量,另一方面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影响,化肥、农药和不可避免的薄膜,都对我们环境造成了影响。安全来自于环境,来自于水的质量、土壤,这些问题都是对我们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挑战。
此外,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水平还不够,水利设施、土壤管理、土壤使用方方面面基础设施,同时也包括我们农业技术,比如成果的转化、技术的研发等需要加强。
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措施
徐小青谈到,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提出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其中“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说我们要保证小麦的绝对安全,基本靠自己。但是,完全靠现有的耕地,即每年播种面积是23亿,不能满足我们全体国民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所以要靠国际市场。包括走出去战略。所以中央提出来就是确保“谷物的基本自给,口粮的绝对安全”。
其次,必须坚守耕地,因为耕地是我们国家稀缺的资源。像目前滥占耕地的问题很严重,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用法律、政策工作去保障。
此外,需要调动两个积极性,一个是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一个是粮食主产区干部抓粮的积极性,这两个积极性缺一不可。
再次,需要做好粮食的调节储备工作。像粮食流通储备工作中,各种批发市场也做出了大量的投入。
第五,就是要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比如,玉米是高产的作物,那么利用好国际资源、国际市场,都是国家在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战略措施。
最后,徐小青提到,我们应节约粮食。我们应告诉国民吃得科学、吃得健康,在消费环节节约粮食,节约食物。因为大家吃的不是粮食就是粮食的转化食品。在此前和法国合办的一个食品影响和安全研讨会上得到的数字来看,“我们吃得太多”。像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这些病现在非常普及。所以我们的研究者和媒体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告诉国民怎么吃才健康,吃多少就够了。所以,提倡节约粮食除了生产流通环境之外,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消费环节。